1.腹型肥胖越来越年轻化。
李楠的体重不高,但他藏在衣服下的肚子却不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肚子逐渐隆起,不知不觉就有了“小肚腩”。和李楠身材差不多的人不在少数,甚至很多人年纪轻轻就已经大腹便便。
肚子大,胖吗?
“现在大家都很关注肥胖问题,但普遍关注的是体重。很多人认为只要体重不要太重就不用担心。作为一个容易获得的数据,体重在识别和管理肥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它也只是诊断肥胖的指标之一。它代表了胖或瘦的可能性,但不代表轻则瘦,大则胖。”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副教授李舍予说。
“围度也是衡量肥胖的重要指标之一。常见的‘大肚子’体型属于超重,是典型的腹型肥胖。临床上,当女性腰围大于80cm,男性腰围大于85cm时,可以诊断为肥胖。”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许说:“脂肪细胞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无论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还是脂肪,多余的部分最终都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为了储存脂肪,脂肪细胞会变得像气球一样大。这时候脂肪组织的体积会变大,数量也会增多,视觉上会有肿胀的效果。”
“很多人不在乎腹部肥胖。其实腹部肥胖比全身肥胖危害更大。”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营养科主任隋伟提出,“‘大肚子’主要是脂肪,包括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其中,内脏脂肪分布在器官周围,对器官有物理保护作用。但是脂肪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沉积在内脏器官,导致脂肪器官。这种脂肪异位沉积是一种病理状态,会影响器官功能。比如脂肪沉积在肝脏会形成脂肪肝,肝细胞被脂肪颗粒占据会影响肝功能。此外,脂肪在心脏的沉积会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在血管上的沉积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在胰腺上的沉积会导致胰岛功能受损。”
“一般来说,因为一些代谢特征,老年人更容易形成腹型肥胖,但现在腹型肥胖越来越年轻化,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体型不仅受种族和基因的影响,还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今天,各种机械化和自动化设施的普及率非常高,这导致我们的日常活动减少。如果我们在久坐的办公室工作,我们的腹部会长期蜷缩,如果我们没有得到锻炼,也会导致腹部脂肪堆积。另外,快餐、外卖、加工食品在方便的时候往往伴随着高油、高盐、高糖的问题,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摄入了大量的能量。此外,心理压力和焦虑很容易使人吃得更多等。,所有这些都使能量更容易超标,肥胖更加普遍。”隋岩介绍。
“吃的一样,但是减肥越来越慢。新陈代谢变慢了吗?”很多人把肥胖归因于新陈代谢。这是真的吗?“新陈代谢在生活中很难测量,所以对体重控制的参考价值不大。反而容易让商家利用消费者的焦虑,制造噱头来推销产品。长胖其实是因为吃的太多,运动少。很多人觉得自己吃的一样多,但其实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我们获取食物更加方便,摄入食物的能量密度变高。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和体力下降,活动减少,消耗减少,也是大趋势。然而,增加摄入量和减少消费量的过程往往被认为是不变的,因为它相对缓慢。”李舍予说道。
如何减“大肚子”?“腹型肥胖也是因为能量过剩,脂肪过剩,所以首先要进行全身减脂。跑步、游泳、跳绳等全身性有氧运动可以消耗能量,有助于减少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同时做一些腹部抗阻运动,可以锻炼腹肌。腹部肉比较紧实的时候,器官就不那么容易突出来了,也会削弱‘大肚子’的视觉效果。”隋岩介绍。
2.与其节省肌肉,不如省钱。
“门诊里,有的病人体重不多。比如男性身高180cm,体重70kg。但身体成分测量后发现,体脂比例超过20%,肌肉比例处于较低水平。也会被临床诊断为肥胖。”许说,“体脂率也是肥胖的诊断指标之一。女性体脂率高于30%,男性体脂率高于20%,都属于肥胖。”
“体脂的测量方法不如体重普及,而且现在衣服对身体的装饰性很高,这些都是体脂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李舍予说,“我们应该区分胖瘦、强壮和虚弱。其中胖瘦侧重脂肪,强弱侧重肌肉。肌肉的密度大约是脂肪的三倍,有些人可能因为‘虚弱’而变轻——肌肉在身体中占的比例太少。”
“当人消耗多余的能量时,脂肪和肌肉会一起生长,但脂肪生长更快,可能会按比例呈现出脂肪多肌肉少的特点。”隋穗说,“作为肥胖的表现之一,高体脂还具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综合征,增加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注意肌肉对健康的重要性。"隋隋强调,“从形态学上看,肌肉作为身体结构的支撑,是活动的基础,这是肌肉最重要的作用。在代谢方面,肌肉消耗能量的效率高于脂肪,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肌肉也是利用葡萄糖的重要器官,葡萄糖有助于降低血糖。”
“肌肉不足会带来活力和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对抗病能力和应变能力产生影响。如果肌肉水平下降严重,临床上会诊断为‘少肌症’。肌肉减少症一般出现在老年人身上,但如果中青年人受到某些疾病的影响或过度缺乏活动,导致肌肉萎缩和丧失,也有患病的风险。”许介绍道。
“很多人不明白保存肌肉对于长期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可以说,有时候省钱不如省肌肉。我们看到有的人精力充沛,从早忙到晚,效率高。这些人往往有较高的身体肌肉含量。相反,如果肌肉少,活动能力弱,正常的身体活动会感觉很累,效率也不高。年轻的时候长肌肉比较容易,老了就比较难长肌肉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自然会流失。如果年轻时不多保存肌肉,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甚至加速减少,那么你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都会受到影响。”李舍予简介。
3.一个又胖又有病的人。
“体检报告就像过去一年健康生活的成绩单。去年还没有。今年发现胆固醇超标。”孙琦告诉记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体检报告中的这些指标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普遍。它们是什么意思?和长胖有关系吗?
“相关指标不正常。第一,可能意味着这个阶段吃的太多,动的少,导致身体变胖或者代谢出现问题,建议增加运动,控制饮食;第二,如果年纪轻轻指标偏高,或者稍微胖一点,相关指标异常,可能说明身体对肥胖的容忍度较低,自身体质不适合变胖,需要多加控制。”李舍予解释说,“异常指标可能会增加疾病的风险。以血脂为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可能是血脂异常的征兆。如果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过高,超过了脂蛋白的承载能力,脂肪就会在血液中沉淀,从而增加血管壁的厚度。虽然人体对血管壁的脂肪有一定的清理能力,但如果长期大量脂肪沉积,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严重时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增加心肌梗死和脑梗塞的概率。”
“血糖、血脂、血压、尿酸等指标受遗传、饮食、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肥胖是导致指标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有许多疾病与肥胖有关。指标异常时,第一,要注意控制饮食,保持体重在合理范围内。二是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综合考虑多重影响因素,制定系统的干预方案。”隋岩说。
“加强肥胖的日常管理,保持理想体重,对于控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生活中,很多症状都与“三高”有关,有的患者头晕目眩。看了神经内科的医生,发现是因为高血压高血脂,最后要降压降脂。一般我们都是等症状出现来控制,症状消失了,我们就忽略了控制。比如痛风就是一个问题,很多患者不疼就不控制。其实我们应该在痛风没有发作的时候,通过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来彻底降低尿酸。”许夏颖建议道。
“对于年轻人来说,要注意信号,积极调整生活方式,让各项指标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但同时也不要过于焦虑。二三十岁身体机能好,抗身体风险能力强,但过度增加心理负担也不好。”李舍予小费。
4.能吃是一种技能
“真正的减肥目标应该是减脂增肌。”李舍予说,“理想的身体是又瘦又壮,脂肪少,肌肉多,这样活动能力强,精力充沛,新陈代谢等身体机能好。”
“我们常说,‘吃七分熟三分’。减肥必须控制饮食,但减肥是减少能量,不是减少营养。减肥的时候还是要坚持多样化的饮食,要摄入足够的营养。隋强调,能量和营养是两个概念。有些食物能量高但营养低,要少吃。选择那些营养高但能量低的食物,比如青菜和一些瘦肉鸡蛋做的沙拉,就可以满足这个要求。"
“能吃应该是我们的技能之一。今天,食物是如此容易获得,你只能控制你吃什么和吃多少,以满足你的营养需求,并创造一个能量缺口。无论是自己做饭还是点外卖,除了选择健康的食材,也建议自己煮炖,生吃,少选择煎、炸、烤等方式烹饪的菜肴。”许夏颖建议道。
“减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当能量不够,蛋白质摄入不够时,肌肉很容易作为能量补偿,为身体提供能量,这样肌肉被消耗,身体变弱。一是不利于长期健康;二是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后期容易反弹。脂肪流失往往伴随着肌肉流失的风险。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加强锻炼,可以最大限度的维护现有的肌肉。”李舍予小费。
“控制摄入,增加消耗是减肥的基本原则。增加运动量对科学减肥至关重要。其中有氧运动可以带来全身能量消耗,局部抗阻运动可以锻炼特定肌肉群。对于肌肉的增长,抗阻运动是主要手段。”隋岩说。
“生活中,可以养成一些小习惯,增加活动量,降低活动门槛。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提前一站下车,多走一会儿;爬楼梯而不是坐电梯;把看手机的10分钟或者20分钟时间改成出去走走。”许建议,“当你不想出门的时候,网上有很多室内运动教程,或者干脆做个平板支撑和俯卧撑。甚至当你躺在床上的时候,你也可以练习很多瑜伽动作。做事有很多种方式,关键是要有没事就动的意识。”
人体是动态变化的,没有一次性的健康灵丹妙药。“要实现科学减肥,你需要改变你的生活方式,以你喜欢并能坚持的方式少吃多动。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后,问问自己:你愿意余生都这样过吗?如果没有,第一,换一种生活方式,第二,试着喜欢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比如运动,其实运动本身会产生多巴胺、内啡肽等物质,会让人心情愉快,精力更加充沛。尝试过之后,大多数人都会喜欢这种生活方式。”李舍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