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孙秀艳
去中医院看病,可以像一般医院一样在手机客户端上查询处方和电子病历吗?我在中医院开了汤药。家里的连锁药店代煎的药能拿回来吗?疫情期间,面诊不方便。网上中医诊疗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吗?在快速生活的时代,人民对中医药发展的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为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医疗服务注入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信息化作为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主导力量,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实现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
“十三五”期间,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水平不断提升,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医院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患者就诊、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毋庸讳言,目前我国中医药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深入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数字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国家卫生信息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比如,基础设施和数据应用存在较大短板和弱点,中医药政务信息化水平不高,中医医院信息化基础差,中医药特色信息系统应用不足,便民利民能力有待提高;我国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尚不完善,链接行业的综合统计平台尚未建成;数据元素的价值潜力没有被激活,挖掘应用不够,“数据壁垒”依然存在...
近年来,《关于支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中医药发展呈现出新的活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应用,为中医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强大势能和广阔发展空间,为“互联网加中医药”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更大可能,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战略机遇期。
数字化便民服务是中医药信息化的切入点之一。在这份发展规划中,加强中医医院智能化建设、推进中医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优化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做优智能中医医联体等措施;“鼓励各地开发应用中医药电子病历、名老中医传承信息系统、中医药智能辅助诊疗系统等中医药特色系统,推广智慧中药房等服务模式”等具体措施,紧扣百姓需求,彰显了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中医药更好服务群众的初心。
其实中医信息化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中医是一门实证科学,但千百年来,名老中医的绝大部分绝活仍停留在“师徒、父子”的传承模式,中医的价值有待信息技术的深度挖掘。因此,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强化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和老医药工作者传统技艺,支持中医学术流派发展;依托现有数字平台,建设国家中医药古籍数字图书馆,建立中医药知识保护数据库,建设中医药古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平台和中医药知识服务系统。这些举措将对中医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产生深远影响。
值得庆幸的是,各地的探索收效甚微:山东等地的智慧中药店让取药变得更加方便;北京等地的一些医院尝试依托大数据、算法等科技手段,系统梳理中医名方,研发更多普适性中成药,造福更多患者。
和其他行业一样,中医药的信息化进程必然是复杂而艰巨的,需要统筹规划、整体协调和集约化建设,也需要资金和人才的支持。期待各地各部门共同行动,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为繁荣发展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医药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