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体检> 内容

东方之饮,香飘世界

时间:2022-12-23 09:15 | 来源:网络 | 阅读量:12285   
东方之饮,香飘世界

陕西省咸阳市的茶叶建造者正在演示炒茶的过程。新华社

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们在茶山上采摘茶青。新华社记者杨文斌摄

初冬,东方的饮料飘向世界。

近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3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居世界第一。

申遗成功的消息一出,相关话题立刻登上微博热搜。网民认为,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令人骄傲。要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深化茶文化的融合互鉴,让更多人认识茶、热爱茶,共享茶香,享受美好生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茶的国家”

申请成功的权重是多少?

据专家介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是与茶园管理、茶叶采摘、手工制茶、饮茶分享等相关的知识、技能和实践。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决定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作为中国新一轮申遗项目,以浙江省为龙头,涉及15个省份的44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经过两年的筹备和推广,中国茶文化不负众望,成功实现了国人的一个梦想。

申遗成功的背后,中茶充满了“自信”。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树和制茶的国家。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表示,如今,中国的茶叶种植面积、从业人员、茶叶产量和产值均居世界前列。

“夫茶民用,等于米盐,一日不能无”。《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种植、采摘、制茶和喝茶。制茶人根据当地的条件和习俗,开发了绿茶、黄茶、红茶、白茶、乌龙茶和红茶、花茶等六种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产品供人们饮用和分享,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习俗,这些习俗一直贯穿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仪式和节日中。

据悉,传统制茶技艺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华南四大茶区,相关习俗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多民族共有。成熟的传统制茶技艺及其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文化多样性,传递了茶与世界、包容与贮藏的理念。

网民“任芳”说:“中国茶成功申遗了。作为一个茶行业的人,我觉得很自豪。”网友“生活是怎样的?”评论道:“看到中国茶叶申遗成功的新闻时,我手里拿着一杯绿茶,瞬间感觉茶香更浓了!”

继承制度比较完备。

中国的茶文化代代相传,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广泛的社会实践,成熟的传统技艺,丰富的手工制品。更重要的是,中国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传承体系,这是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重要前提。

12月4日,在中国第一白茶之乡福建省福鼎市店头镇白柳村,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梅正在一家白茶作坊里使用古茶。

“自然萎凋是通过日晒进行的,使茶叶最自然的形态和丰富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通过古老的加工得到了很好的保存,白茶有着淡雅恬静的口感。”在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82岁的梅说,只有经过四关,摸摸他干燥的手,看看他的眼睛,闻闻他的鼻子,尝一尝他的味道,他才能喝到一杯好的白茶。

为了促进福鼎白茶制茶技艺更好的传承,梅向京从2012年开始每年定期举办技能培训班,将古老的制茶技艺传授给后辈。他直言,“有生之年看到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也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我相信中国的茶产业会越来越好。”

据了解,除了代表性传承人定期举办培训班外,中国茶的相关知识和技艺主要通过家庭、导师和徒弟进行传承。比如家族传承方面,安溪铁观音的制作技艺在福建省安溪县王家已经传承到了第13代。在师徒方面,安徽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畅,五年来收了17个徒弟。

光明日报客户端撰文称,如今,更多的人通过家庭和社区活动参与到中国茶的传承中。比如在家庭中,喝茶、敬茶等相关习俗是长辈传给下一代的;在社区中,相关仪式活动的组织经验和仪式知识通过长辈的口头传授代代相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茶文化的传承者。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茶的传承进了校园。“我们经常邀请一些传承人来校园,手把手教我们的学生,相当于培养潜在的传承人。”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跃飞说,目前全国有4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和8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茶学和茶文化专业,每年培养制茶和茶艺专业人才3000多人。

对此,网友“人在路上”评论道:“向每一位默默奉献的中国茶文化传承人致敬,努力!”网友“Chupyroxene”说:“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值得传承!”

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茶跨越历史和国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它已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互了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互借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

文化学者余金龙在接受环球时报客户端采访时表示,作为茶树的起源地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的茶、茶树和茶文化随着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发展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唐代传入日本、朝鲜、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16世纪传入欧美等地区。在中国茶文化的直接影响下,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也形成了各自的茶文化。

今天,中国茶仍然在世界各地流行,尤其是在北非和西非国家。2021年,中国出口茶叶约36.9万吨,价值近23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出口到北非和西非国家。

新华社报道称,茶是摩洛哥的国饮,但不产自摩洛哥,民众日常饮用的茶大多来自中国。据统计网站显示,2021年,摩洛哥在中国茶叶进口国中排名第一。

摩洛哥人阿拉米·哈桑说:“我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喝茶。泡在厚锅里,然后反复加水,一天总要喝很多次。”

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的超市里,很多盒装茶叶要么是醒目的中国品牌,要么是用当地语言标注着中国原产地。中国绿茶品种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春梅”,即“珍梅”;另一种是“火药”,中文称为“珍珠茶”或“粉茶”。

“摩洛哥人都喝中国茶,中国茶能申遗成功。我们也觉得很幸福,很亲切。”哈桑真诚地祝贺中国。“我们欢迎中国人民更多地了解摩洛哥茶文化。”

网友“奥韩雪美”评论说:“中国茶艺传承千年,今天是遗产,造福世界!”网友“慢慢”总结道:“茶之路也是传播中国文化之路。”

期待更多中国茶的故事

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契机,讲好中国茶的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的遗产保护成果。

人民网文章称,为增强传承活力,相关社区、团体和个人成立了保护工作组,共同制定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五年保护规划》,鼓励传承人以传统方式传授和传授技艺,依托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培养专门人才,巩固代际传承;举办保护与传承培训班,加强能力建设;建立研究基地,编写通俗读物,开展相关巡展,提高青少年的保护意识。文化和旅游部及相关地方政府积极支持相关社区、团体和个人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做好这一遗产项目的传承和实践工作。

中国茶博物馆馆长包静表示,中国茶博物馆今后将最大限度地动员相关社区和民众参与到茶文化保护中来。“茶产业和文化还是要有机融合,让茶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茶+文化旅游’、‘茶+文创’、‘茶+深加工’都是值得借鉴的做法。”

王光发文指出,行业的高度参与是茶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一个特点。下一步,茶产业人员要积极思考茶文化的发展,摆脱作坊式生产经营的思维模式,积极探索技术更新,吸收各专业人才为茶产业服务,实现“茶+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动力。

网友“暖暖的小盐”说:“以后希望商家能做出更多方便的茶叶产品,方便生活节奏快的年轻人饮用。”网友“小崔”说:“希望更多的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让我们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敲开人类遗产的大门只是起点。更多精彩的中国茶故事,值得世界期待。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