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补肝肾,清风热;治腰膝痿弱,关节疼痛,头风,赤眼,牙痛。 ①《福建民间草药》:补肝肾,健腰膝,凉血清热,逐风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8 14:04祛风除湿;消热解毒。主风湿麻木;痈疮肿毒;风火牙痛;痞块;瘰疬;急性结膜炎;汤火伤;跌打损伤 内服:煎汤,3-9g。外用: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8 12:35蛤蟆油的功效: 哈蟆油是雌哈蟆蛙输卵管的干制品,并非脂肪。明清时期医学专家推崇的、驰名中外的哈蟆油,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8 11:33今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此时节,气候开始从凉爽过渡到寒冷,大自然呈现一派深秋景象。那么,此时我们该如何养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8 10:03虻虫味苦,性微寒。有毒,属活血化瘀药。有破血逐瘀、消症通经作用。常与水蛭同用。例如:腹中有瘀血积块,月经闭止不来者,可用本晶配水蛭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8 08:20清热解毒、排脓祛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用量15~45克。用治热毒壅结所致之肺痈、咽喉肿痛,以及肺热喘咳、瘰疬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8 05:55行瘀,祛湿。治妇女血瘀经闭,产后停瘀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①《本经》: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胀留热。风寒湿痹,身体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8 04:17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痛,止血,调经。用于扁桃体炎,胃炎,肠炎,痢疾,尿路感染,吐血,衄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8 03:37功能主治 清热除烦,利水通淋,止血。主消渴,心烦,白浊,水肿,吐血,崩漏,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7 23:44用量不同: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丹毒、痈肿等。常用量为9~15克,水煎服。南板蓝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7 23:07祛风散热;明目退翳。主目赤翳障;羞明流泪;雀目;头痛;鼻渊;喉痹;牙痛及风疹瘙痒。 内服:煎汤9-12g;或入丸、散。外用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7 23:03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消肿;解毒止血。主伤风感冒;泄泻;痢疾;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骨折;痈疮肿毒;痔漏;毒蛇咬伤;吐血;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7 22:50去翳明目;解毒杀虫。主目暗生翳;疳疾;痔瘘。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烧灰调敷。 1.《本草求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7 20:57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主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崩漏;痢疾;泄泻;湿热带下;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7 19:27在《本经疏证》一书中,用不下于6000字的长文,结合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于生姜与干姜的具体运用,深刻地剖析并阐明了二药之异同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7 18:16白扁豆味甘,性微温,属补益药。功能健脾养胃,消暑除湿。常用于调补脾胃的方剂中。白扁豆补脾不腻,化湿不燥,对脾胃虚弱或大病后,初用补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7 17:27宽筋藤又名勒哲、松根藤、大接筋藤,为防己科植物中华青牛胆的藤茎,全年均可采集,洗净切碎,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凉,味微苦,入肝、脾二经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7 16:24据文字记载,中国桂花树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南山经》提到的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7 16:13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主呕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牙龈出血;崩漏;皮肤紫癜;外伤出血;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烧伤。 内服: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7 14:0621.当归 当归又名秦归、西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Diels)的干燥根。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 当归喜凉爽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0-07 13:25吃糖与糖尿病无直接关系!影响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但这是一款低升糖、稳血糖的专利产品华南理工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