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分析了英国和挪威的抗生素应用对耐药细菌的影响,并得出结论说,抗生素的应用确实导致了耐药的“超级细菌”增加,但这并不是唯一推手。细菌耐药性也随所用的广谱抗生素类型而变化,此外,耐药基因是否能存活还取决于携带这些基因的细菌的遗传结构。
这项由英国惠康基金会桑格研究所、剑桥大学和挪威奥斯陆大学等机构参与的新研究对挪威和英国两国采集的不同大肠杆菌菌株样本进行基因分析和比对,并根据两国抗生素使用的差异来开展相关研究。
通过分析近20年的数据,研究人员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抗生素的使用与耐药性增加有关,这主要取决于抗生素的类型。与挪威相比,英国人均使用非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量是挪威的3到5倍,这导致英国一种特定的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菌株的感染发生率更高。另一方面,英国虽然更频繁地使用抗生素甲氧苄啶,但在比较两国发现的常见大肠杆菌菌株时,分析并未发现英国在这方面的耐药水平更高。
论文作者之一、剑桥大学的朱利安·帕克希尔教授说:“我们的研究表明,抗生素是耐药性大肠杆菌成活的调节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我们的研究追踪了几种不同的广谱抗生素的影响,并表明这些抗生素的影响因国家和地区而异。我们的综合遗传分析表明,如果不了解该环境中细菌菌株的基因结构,就并不一定能预测抗生素的使用如何影响一个地区。”
研究人员认为,后续还需持续努力,以确定推动大肠杆菌和其他细菌在一系列生态环境中生存传播的其他因素,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抗生素、人类旅行、粮食生产系统和其他因素综合起来对一个国家细菌耐药水平造成的影响。
研究人员还表示,研究结果还为阻止“超级细菌”传播提供了新思路,例如通过进一步了解那些比耐药性大肠杆菌更有优势的菌株,通过增加某些地区非耐药性、无害细菌的数量达到抑制耐药细菌的目的。
该研究结果已发表在英国《柳叶刀·病原体》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