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内容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数”说变化|济宁: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时间:2024-09-26 21:37 | 来源:济宁新闻网 | 阅读量:8859   

新中国成立以来,济宁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旅游业从无到有,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今天的“‘数’说变化”专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75年来济宁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变化。

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短缺。1949年,济宁市仅有1个县级图书馆——曲阜市图书馆。2023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3家、文化馆12家、国有博物馆25家、民营博物馆41家,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中心)156家,济宁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

任城图书馆副馆长赵瑾:“我们充分利用运河书屋和农家书屋的阵地资源,举办开展国学讲堂、少年读书会、全城共读一本书等品牌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共同建设书香社会。”

文艺创作精品迭出。75年来,济宁市积极推进文艺院团建设和精品剧目创作生产,目前全市共有国有专业文艺院团11家,山东梆子现代戏《圣水河的月亮》获得中国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杂技节目《岁月》荣获中国杂技最高奖“金菊奖”,推出了《运河老店》《孟母》《梦圆黄河滩》《竹竿巷》、儿童剧《梦回三迁路》《荡起双桨》《桂梅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杂技剧《梁祝》等一批大型剧目,连续多届荣获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山东文化艺术优秀剧目奖;杂技《捷克棒》《花样顶技》、魔术《梁祝》《坛三彩》等连续入选全国杂技展演,《乐淘陶——顶花坛》等多次获泰山文艺奖等重量级奖项;共35个艺术项目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受资助金额近2000万元,推动了济宁艺术的繁花似锦,打造出了济宁文艺的响亮品牌。

济宁艺术剧院院长侯劲松:“在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这些剧目都获到了省级以上荣誉,这不仅是我们文艺院团创作前进的源头活水,也是济宁文化‘两创’所彰显出来的强大的时代活力。”

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75年来,济宁市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目前,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0处,较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1977年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均增加了9倍。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9个,省级项目86个。三孔、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旅游业快速发展。自2001年启动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工作以来,济宁市成功创建A级旅游景区100家,曲阜三孔景区、微山湖旅游区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8307.4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67.47亿元,旅游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